結構化教學在孤獨癥兒童上的應用
時間:2011-05-10 15:28:57 來源:廈門市婦幼保健院 作者:王毅娟
分享到微信
UaB特殊教育信息網
孤獨癥兒童存在嚴重的人際關系上的障礙,例如他們與人交往時,缺乏應有的目光接觸,無法與別人分享及表達自己的喜好或感興趣的事物,看見其他兒童被欺負而哭時,也表現的若無其事;溝通障礙也是他們的特點,這類孩子有明顯的語言遲緩,部分兒童可能完全無法開口說話,說話語調機械,不恰當并且不斷的重復使用句子,鸚鵡式的對話;他們對事物的興趣和處理方法表現固執,經常會刻板而重復地做出某些動作,如反復的拍打手掌、不停地做出旋轉的動作、用腳尖走路等;這類孩子還經常伴有各種令人煩惱不解的行為問題,有時過分的活躍,不能安靜的坐著,注意力短暫,常有傷害自己或攻擊別人的行為,容易發脾氣并有激烈的情緒反應等等。
這些障礙嚴重地影響著兒童的智能及社會化發展,教育訓練是目前有效的治療方法。孤獨癥兒童視覺接收訊息的能力比聽覺接受更佳,結構化教學就是利用孤獨癥兒童這方面的專長,以清楚的視覺界限,有組織有系統地安排學習,并且孤獨癥兒童能從結構化教學中增加對環境的理解,減低兒童的焦慮,使其情緒更安定,從而培養他們的獨立能力,這也是教導孤獨癥兒童的重要目標。
結構化教學由五個重要的部分組成:視覺的安排、常規的安排、環境的安排、程序時間表、個人工作系統。
視覺的安排是利用視覺上的優勢幫助兒童理解環境。比如我們可以在兒童的椅子上貼一張顏色紙,上面有他的名字或相片,便于兒童看到及知道自己的座位在哪。
常規的安排,其實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常規,而且很多常規是在社會要求下建立的。比如每個人都要工作至一段時間后才可以得到工資,就是先工作然后的到獎勵的常規。對于孤獨癥兒童也是一樣的。我們可以規定兒童先工作后玩耍:當兒童完成教師指定的工作項目后,就可以得到獎勵去玩耍。常規的目的是讓兒童明白工作是會完結的,以此來推動兒童工作。
環境的安排,是要畫出特定的范圍,要求兒童只能在特定的范圍內活動。這樣有利于讓兒童分辨在哪里玩耍、在哪里工作、在哪里吃飯等等。
程序時間表,是讓兒童明白并理解在某個時間段內要做什么。它的好處在于可以幫助兒童明白生活中活動的程序,當兒童能預知及明白將會發生什么事情的時候,他們的焦慮便會大大的減低,情緒更加的平靜,他們的社交表現就會更理想。
個人工作系統,是建立兒童獨立工作技巧的一個系統。當兒童自我行為得到一個控制后,給其個人工作系統,讓他能自我控制自己的行為,有層次有組織的自發工作。幫助他們在成人世界中獨立生活而做準備。
市婦幼保健院采用的結構化教學通過以上五個重要的環節,有組織、有系統地安排教學環境、材料及程序,以此來訓練孩子,取得良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