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也能當藥?音樂治療是一門知者甚少卻古老的科學,1500年前的歐陽修就靠音樂療法治愈了“幽優之疾”和手指痙攣。莫扎特D大調雙鋼琴協奏曲還能改善智力和記憶力。專家介紹,音樂也分金木水火土,緊張的高考學子們不妨來個音樂按摩,放松精神輕松赴考。音樂治療還能用于失眠、抑郁癥、老年癡呆、中風、兒童自閉等領域。
音樂治療是醫生為被治療者有針對性的設計音樂活動,讓被治療者接受這種音樂心理體驗后,“情緒、行為及思想觀念上產生改變,讓他能對環境有更強的適應性,并得到心理成長,獲得成功的人生體驗,從而提高生活質量。”廣東省第二中醫院針灸科康復科主任劉剛副教授解釋。
音樂可降低感染率
音樂治療雖然知者不多,卻很古老。中國音樂治病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500年前的歐陽修,當時孫道滋以“宮聲數引”使歐陽修的“幽優之疾”得到治療。歐陽修為此作“送楊置序”向他的朋友楊置推薦用音樂“平心”、“養疾”。在學習彈琴的過程中,歐陽修的手指拘攣也被治好了,他在《琴枕》中說:“昨因患兩手中指拘攣,醫者言法,數運動以導其氣之滯者,謂彈琴為可。”
二戰中美國醫生為受傷的戰士播放音樂,使傷口感染率減少,死亡率降低,這種現象引起了人們的注意。此后音樂治療逐漸發展成一門現代學科。它引入心理治療的理論和方法,運用音樂特有的生理、心理效應,使求治者在音樂治療師的共同參與下,通過各種專門設計的音樂行為,經歷音樂體驗,達到消除心理障礙,恢復或增進心身健康的目的。
音樂也分金木水火土
劉剛介紹,中醫的音樂治療融入了中國特有的五行學說。“《黃帝內經》就早已認識到,聲調的不同,對人體五臟的生理或病理活動以及人的情緒變化有著不同的影響,并劃分出,宮、商、角、徵、羽,與人的五臟:脾、肺、肝、心、腎分別對應。”
音樂也能入藥,已經有醫生開出“音樂處方”,就是將已有的音樂曲目作為治療疾病的藥物,讓患者聆聽以達到治療疾病目的。
劉剛將中國古代分類做成了一張五行音樂單,但市民要先找醫生辨明自己的體質,才能“對號入座”。劉剛強調,做音樂治療,醫生要先辨明治療對象的體質,選擇音樂并設計音樂的順序,“比如失眠,同樣是失眠的癥狀但病因可能不同,肝、腎、胃不好都可能導致失眠,所以需要醫生辨別,如果是腎臟不好導致的失眠,就要選擇羽調的音樂。肝不好導致的失眠,則要聽角調的曲目。”
音樂按摩可緩解高考緊張
“有疾病的、亞健康的、甚至健康人都可以接受音樂治療,”劉剛說,音樂治療可用于緩解精神緊張、失眠、抑郁癥、更年期綜合癥、兒童智力低下、自閉癥、老年癡呆、中風、帕金森綜合癥等。
頂一下
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