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Dq特殊教育信息網
感覺統合失調兒童的教育指導
山東省日照市莒縣特殊教育學校 岳孝梅
有許多家長對孩子的注意力不集中、學習成績差、做作業拖拉、多動、緊張、膽小、退縮、愛哭、不合群、吃飯挑食或暴飲暴食等性格障礙而頭疼。過去,有的人將這些問題診斷為多動癥,給孩子吃藥、打針等,但效果甚微,還可能造成某些后遺癥;還有的家長認為孩子是有意不聽話,對孩子又打又罵,造成了孩子的身心創傷。不是教育問題,而是兒童大腦功能發育不協調,需要進行心理訓練來加以矯正。經過科學家的大量臨床心理研究發現,相當數量的兒童出現的上述問題是由于大腦對身體感覺統合的障礙,在醫學和心理學上稱為感覺統合失調或學習能力障礙。
一、什么是兒童感覺統合失調?
感覺統合(Sensory integration)簡稱SI理論。是由美國加州大學的艾爾絲博士于1969年首先發現了在3-13歲兒童中,有10%-30%的兒童出現上述癥狀,感覺統合失調是指人體感覺器官(眼睛、耳朵、鼻、舌、皮膚、前庭網膜等)從環境中獲得不同感覺信息(視覺、聽覺、味覺、嗅覺、觸覺、前庭覺和本體覺等),輸入大腦,大腦對輸入信息進行統合、分析,進而有所領悟、學習、或再命令運動系統做出適應性反應的過程。vDq特殊教育信息網
舉例說明:剝桔子時,視覺使我們知道它是黃色的,圓形的;觸覺讓我們知道它有粗糙的外皮和多汁的果肉;嗅覺告訴我們它有芬芳的氣味;味覺讓我們知道它是酸酸甜甜的;用手掂它時運動覺讓我們知道它是沉甸甸的。綜合這些客觀的感覺,才形成對桔子整體的主觀知覺。透過這樣的認識,孩子知道桔子可當球玩,因為它是圓的;可以用來擲人,因為它是沉甸甸的;可以解渴,因為它是多汁可口的。因此,孩子以后看到電視或圖書上的桔子,就會垂涎三尺,要求媽媽給他買,但是,當他們看到同樣是圓形黃色的球時,卻不會有同樣的反應,這就是感覺統合的功勞。
二、兒童出現感覺統合失調會有什么表現?
1、本體感覺不良,身體運動協調障礙
本體感功能不足的兒童常表現出穿脫衣褲、扣鈕扣、拉拉鏈、系鞋帶等動作緩慢及笨拙;害怕或逃避運動,大運動和精細動作均顯笨拙,運動協調不佳,不敢做跳高、蕩秋千、走平衡木等活動,活動中常常經受挫折,更無創造力;吃飯時常掉飯粒等;常常站、坐姿勢異常,端坐十分困難;寫字姿勢不正確、速度慢、字跡不規則,閱讀跳行、漏行。
2、語言發展遲緩
由于控制小肌肉及手眼協調的肌肉發育欠佳,影響舌頭及唇部肌肉、呼吸和聲帶的運動,從而造成發音及語言表達能力不佳。
3、結構與空間知覺障礙
大多表現為對空間距離知覺不準確,左右分辨不清,易迷失方向;視覺不平順,無法做平順移動,所以,喜歡看移動中的物體,看書易跳字、跳行,嚴重者則無法進行閱讀,做功課時眼睛易疲勞,造成學習能力不足。
4、觸覺防御障礙
當外界刺激作用于皮膚時,觸覺防御系統就會做出防御性反應(自衛性或保護性防御、辨別性反應)。當觸覺神經和外界環境協調不良,會影響到大腦對外界的認知和應變,導致觸覺防御障礙。其主要表現為:其一,觸覺敏感的兒童,對外界的新刺激適應性較弱,而固執于已經熟悉的環境和經驗上,排斥對新事物的學習和適應,常常膽小、害怕陌生環境,害羞、喜歡粘人,洗頭和洗澡等都會有反抗;在團體中獨占性強,朋友少,常陷于孤獨之中;對周圍環境的過濾、整理能力明顯不足而注意力不集中。其二,喜歡某種特殊的熟悉的感覺,如咬手指或吮手指;討厭被觸摸或擁抱,卻喜歡觸摸或擁抱別人搖晃;缺乏痛覺,甚至有自傷行為;味覺異常,容易偏食、挑食等。其三,觸覺過分遲緩的兒童則反映慢、身體動作不靈活、笨手笨腳,缺乏自我意識,不敢爬高、無法順利下樓梯、怕坐旋轉木馬;重心不穩,情緒特別不安定,無法保護自己;大腦的分辨能力差,發音甚至學習能力也很難發展。
5、聽覺語言障礙
兒童在早年的聽覺較弱,太大、太高的聲音(如環境的噪雜聲音太多、父母經常發脾氣或責罵等)都會給兒童在聽覺上形成一層自我的保護膜,養成拒絕聽別人講話的習慣,長大后,就會表現出聽力不佳或對別人的指令性語言反應遲鈍,并不知道如何與人溝通,還會表現出語言發展遲緩,語言表達能力不佳等。
6、前庭功能障礙
地心引力對人類的影響很大。人的翻、爬、坐、站、跑等學習與前庭功能關系密切。前庭功能影響身體和周圍環境的協調。由于胎位不正、爬行不足、剖腹產嬰兒以及嬰兒期活動不足都會引起前庭功能不足。其主要表現為:其一,前庭信息處理不良的兒童,視覺很難跟著目標移動,雙眼更難從一點移動到另一點;眼球不能平移,常常以跳動的方式抓住新目標,因而在畫線、玩球、閱讀等方面面臨許多困難。其二,前庭神經功能不佳的兒童有的手腳笨拙、容易跌倒、常碰桌椅,甚至害怕爬行的現象。其三,前庭系統活動量低的兒童,則喜歡旋轉或繞圈子跑、爬上爬下、不安的亂動以及注意力渙散等。其四,前庭感不良的兒童常常無法判斷距離與方向,在讀寫數字、字體、偏旁部首時常常讀反或寫反(如:“25”讀或寫為“52”、“p”讀寫為“b”、“入”讀寫為“人”等等),在人多的地方容易迷失方向或過分靠近甚至碰撞到他人,而造成人際關系的嚴重不良,進而使兒童經常遭受挫折、喪失信心,以致阻礙人格和情緒的健全發展。
7、學習困難
學習成績差也跟感覺統合失調有關系。其表現為:讀寫時常跳字、漏字、筆畫顛倒;眼睛易酸,怕數學;不專心,坐不住,上課常左右看等。無法寫字,可能與大小肌肉發展不良或手腳協調不佳有關;眼球運轉困難,會造成注意力分散和耐心不足。
這些問題無疑會造成兒童學習和交往的障礙。由于大腦的協調性差影響注意力和記憶力、影響語言表達、影響人際交往,因而直接影響了兒童的學習、生活、運動,也影響人際關系,妨礙了孩子正常的成長發育。據兒童心理衛生研究專家介紹,兒童在學習與生活中患感覺統合失調癥,將會在不同程度上削弱人的認知能力與適應能力,從而推遲人的社會化進程。
三、兒童感覺統合失調的原因是什么?
造成兒童感覺統合失調的原因很復雜,主要與孕育過程中的問題和出生后的撫育方式有關。人類大腦與其他動物最大的區別在于人類大腦發育存在幼態延續的現象,出生時人類大腦只發育了23%,剩下的77%在后天發育,這種龐大的可塑性為人類適應環境提供了非常廣闊的天地,當然大腦的發育本身也需要外界的刺激源的引導,但當今中國家庭多為獨生子女,不但伙伴少了,而且多數家長對他的掌上明珠存在過分保護的問題,兒童應有的摸、爬、滾、打、蹦跳等行為,在發育的自然歷程中被人為破壞。兒童該爬的時候沒爬,日后可能出現協調性、平衡感差,該哭的時候不讓哭,口腔肌肉缺乏鍛煉,心肺功能弱,甚至語言表達差。獨生子女出現感覺統合障礙的主要原因是:缺乏運動、缺乏游戲、缺乏大自然的熏陶。當然先兆流產、懷孕時用藥或情緒處于應激狀態、早產、剖腹產等也是導致兒童感覺統合失調的主要原因。具體有以下幾點:
1、先天性腦損傷:腦癱、出生窒息、缺氧性休克等;
2、神經發育不完全:早產、剖腹產等;
3、懷孕期間胎位不正產生固有平衡失常;
4、活動空間狹小、依賴學步車、爬行不足;產生前庭平衡失常及頭部支撐力不足;
5、父母忙碌,造成幼兒右腦感覺刺激不足;
6、幼兒期缺少運動、缺少集體活動等;
7、缺少交流、過度依賴電視、游戲機等;
8、家庭內部對孩子的教養方式意見不統一,孩子長期處于相對立的教養環境下;
9、采用傳統的方式,要求太多或過于溺愛放縱,造成身體操作能力欠缺;
10、有潔癖的養育人,限制幼兒活動造成幼兒觸覺刺激缺乏或活動不足;
11、要求過多,管教過嚴,產生拔苗助長的挫折;
12、延誤校正,造成幼兒自信不足和不良習慣的定型化。
這些問題在孩子幼年時也許不會表現出來,到了學齡期,就會在學習能力和性格表現出這樣那樣的障礙。與其他正常孩子相比,他們玩什么東西一學就會,也能注意力集中,可是,在學習能力、人際交往能力和心理素質方面,就顯得十分吃力,讓家長和老師非常操心。家長應及早發現孩子的這些行為問題并及時進行心理治療訓練,否則,會影響孩子的智力發育和學習能力發展,造成孩子學習基礎差、心理發育遲緩和人際關系問題,進而出現厭學、逃學、撒謊等行為問題。
四、怎樣進行兒童感覺統合訓練?
兒童感覺統合訓練適合于解決3—13歲有學習困難或行為問題的兒童。兒童感覺統合訓練首先由心理專家測查和診斷孩子的感覺統合失調程度和智力發展水平,然后制定訓練課程。兒童感覺統合訓練一個療程是20次,一次1個小時,一星期應不少于2次,重度失調的兒童訓練次數應更多一些。通過一些特殊研制的器具,以游戲的形式讓孩子參與,一般經過2-3個療程的訓練,就可以取得明顯的效果,孩子的學習成績、邏輯推理能力、記憶能力、運動協調能力、人際關系、飲食和睡眠、情緒等方面都會有令人滿意的提高和改善;其中,兒童的智力水平也可以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美國、歐洲各國、日本、臺灣等發達國家和地區從70年代興起兒童感覺統合訓練,現已發展成每個小學校都設有感覺統合訓練室, 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近幾年,國內也已引進、開發了這一訓練理論和技術,在臨床實踐中也取得了明顯的療效。臨床實踐表明,參加訓練的兒童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其中85%的受訓兒童收到了顯著的效果。嚴重失調的兒童結合藥物治療的話顯效率可以達到95%以上。
1、觸覺訓練
強化皮膚、大小肌肉關節神經感應,辨識感覺層次,調整大腦感覺神經的靈敏度。使用器械:按摩球、波波池、平衡觸覺板、大籠球、羊角球。
2、前庭平衡覺訓練
調整前庭信息及平衡神經體系自動反應機能,促進語言神經組織健全、前庭平衡覺及視聽能力完整能力。使用器械:圓筒、平衡踩踏車、按摩大龍球、滑梯、平衡臺、晃動獨木橋、袋鼠袋、圓形滑車。
3、彈跳訓練
調整固有平衡、前庭平衡感覺神經體系,強化觸覺神經、關節信息,促進左右腦健全發展。使用器械:羊角球、跳床。
4、固有平衡訓練
調整脊髓中樞神經和對地心吸力的協調,強化中耳平衡體系,協調全身神經機能,奠定大腦發展基礎。使用器械:獨腳椅、大陀螺、腳步器、豎抱筒。
5、本體感訓練
強化固有平衡、前庭平衡、觸覺、大小肌肉雙側協調,靈活身體運動能力、健全左右腦均衡發展。使用器械:跳床、平衡臺、晃動獨木橋、滑板、S形垂直平衡木、S形水平平衡木、圓形平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