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通訊員 胡平先)“同學們,今天我們要學習‘炒麻花’,請大家注意觀察,怎樣握鍋鏟,怎樣翻炒,等會咱們比一比,誰炒出的麻花最好吃……”老師耐心地講解,學生仔細地觀察,一節生動的勞動教育課就這樣開始了。這是筆者在興山特校勞動技能課教室看到的暖心一幕。
3月12日下午第一節課,勞動教育課教師張文念跟往常一樣走進教室,今天講授的內容是《炒麻花》。她先組織學生將所需食材、佐料都擺放整齊,然后引導孩子們回憶煤氣灶打火、根據鍋內溫度倒油、放入食材、翻炒、根據口味放佐料、等佐料均勻入味后起鍋裝盤等操作程序,然后讓孩子們挨個實踐。大家看得聚精會神,“炒”得熱火朝天,不一會兒,一盤“香辣味”的麻花就做好了。孩子們品嘗著自己的勞動成果,稚嫩的臉上綻開燦爛的笑容。
“自從張老師教我學會了炒菜,我每次回家都會給爸爸做飯吃。爸爸說我做的好吃呢。”自尊班學生小玉鼎自豪地說。
“我放假在家里還幫爺爺、奶奶洗頭發,鄰居都夸我能干。我要好好學習,將來自己開一個理發店,憑本事養活自己。”小玲同學也興奮地說起自己的理想。
據教務處主任李軍堂老師介紹,自從教育部印發《義務教育課程方案》,將勞動課從原來的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中獨立出來后,學校根據學生的殘障類型、殘障程度和學習能力,參考《義務教育勞動課程標準(2022年版)》,在不同年齡段開設了“美食制作”“洗發美發”“汽車美容”等勞動教育課,根據實際需要安排課時,讓孩子們從最基本的生活技能學起,培養熱愛勞動、尊重勞動的強烈意識,養成較強的生活自理能力,最終由“自我服務”向“服務他人”發展,為順利融入社會、成長為自立自強的勞動者奠基。
“我們每年在藝術節期間,將生活技能大比拼作為一項重要內容,通過穿衣服比賽、用筷子比賽、疊被子比賽等方式,展示勞動培養成果,讓一大批‘生活小能手’從幕后走上前臺,更加堅定了孩子們‘勞動最光榮’的思想觀念。勞動教育為學生成長賦能的效果越來越明顯。”洗發美發課教師王雪梅介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