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積極采取措施
加快推進特殊教育事業發展情況的通報
按:當前,特殊教育面臨著難得的發展機遇。中共中央、國務院頒發《關于促進殘疾人事業發展的意見》(中發〔2008〕7號)、國務院辦公廳轉發《關于進一步加快特殊教育事業發展的意見》(國辦發〔2009〕41號)和《關于加快推進殘疾人社會保障體系和服務體系建設指導意見》(國辦發〔2010〕19號),都對如何進一步加快特殊教育的改革和發展提出了明確要求。
2010年7月,第四次全國教育工作會議召開,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簡稱《教育規劃綱要》),首次將特殊教育單列一章,作為八大教育改革發展任務之一,納入國家教育事業改革和發展大局。
為抓住機遇,加快特殊教育改革發展,中國殘聯于7月16日發出通知,要求各地認真學習貫徹全國教育工作會議和《教育規劃綱要》精神,采取措施,努力縮小特殊教育與普通教育間的差距,促進教育公平。各地殘聯緊密結合本地實際,以主人翁精神,積極溝通、配合有關部門,認真開展調研,推動出臺新的政策措施,F綜合各地主要做法予以印發,供學習借鑒。
一、建立工作機制和制度,進一步加強對特殊教育的領導
各地充分利用各級黨委、政府落實《教育規劃綱要》、中央7號文件等一系列重要政策文件,促進教育公平,更加重視特殊教育的有利契機,積極協調推動政府和相關部門,將特殊教育事業發展納入政府及相關部門目標考核,加強領導,建立制度,為特殊教育事業的發展提供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北京提出在市、區縣政府領導下,建立由教育(教育督導)、發展改革、民政、財政、人力社保、衛生、編辦、殘聯等部門組成的特殊教育聯席會議制度,明確職責,強化部門協調,落實相關工作目標。重慶對拒收殘疾兒童的幼兒園、學校和不能實現特殊教育目標的區縣予以通報批評,并按照工作目標責任書規定追究領導責任。甘肅要求各級政府將特殊教育事業發展情況納入對下級政府和領導干部任期目標考核的內容,建立年度考核目標責任制,省教育廳與各市州教育局簽訂特殊教育事業發展年度目標責任書,建立年終考核制度。
部分省市殘聯還積極爭取進一步明確殘聯組織在推動特殊教育事業發展中的職能,積極主動發揮作用,推動特殊教育事業發展。天津要求區縣殘聯全部建立和完善殘疾兒童少年統計報表制度,做到底數清楚,措施到位。福建建立省級特殊教育資源庫和特教信息資源管理系統,殘聯負責定期統計各類殘疾兒童的普查和數據,掌握各年齡段殘疾兒童數量。云南殘聯加入同級“普九”義務教育驗收工作機構,作為成員單位進一步有效推動殘疾兒童少年義務教育的普及和提高。
二、不斷滿足殘疾人的教育需求,促進特殊教育協調發展
各地按照《教育規劃綱要》、國辦19號文件、國辦41號文件關于完善特殊教育體系的要求,在全面提高殘疾兒童少年義務教育普及水平的同時,通過多種形式,鼓勵和推動殘疾兒童學前教育、殘疾人職業教育及高等教育等全面開展,為各年齡段殘疾人提供更多的受教育機會。
北京、天津、上海針對不能到學校接受義務教育的適齡重度殘疾兒童少年,開展送教上門服務。西藏和青海規定殘疾人可以就近就便入學,不受學區(片區)限制,進城務工人員殘疾子女及進城務工殘疾人家庭子女免收借讀費。
浙江規定對在公辦幼兒園接受學前教育的殘疾兒童,給予減半或免收保育費的優惠。廈門按殘疾兒童每月400元,低保殘疾人子女每月200元的標準,發放學前教育補助,并對接受殘疾兒童入園的幼兒園按每月每生500元給予獎勵性補助。
西藏要求在全區職業教育經費預算中設置殘疾人特殊職業教育專項經費,根據學校專業設置、學生人數,按每個專業年均運行經費不低于10萬元的標準安排。
天津提出“十二五”期間在具備條件的普通高校和高職院校開班招收適合盲、聾高中畢業生發展的高等職業技術班。
海南提出加強義務教育、職業教育等工作,到2015年,將全省15歲以上殘疾人文盲率由47.7%下降到20%以下。
三、加強特殊教育研究與指導,提高教育質量
各地在積極推動拓寬殘疾人教育服務面的同時,始終把握《教育規劃綱要》“把提高質量作為教育改革發展核心任務”的要求,注重教育教學的研究和指導,逐步提高特殊教育質量和水平。
天津提出2012年各區縣特殊教育學校全部達到現代化建設標準,2020年達到發達國家平均水平。河北要求各級教育行政部門所屬教育科研機構要配備1至2名專職或兼職特殊教育教研人員。福建要求建立省級特教片區教研制度,設立省級特殊教育重點研究課題,安排科研經費,加強特殊教育研究,提升特殊教育教學的質量水平。重慶要求從2010年開始,學校為有特殊需要的在校兒童制訂個別教育計劃,定期檢查個別教育計劃的執行情況,并對教師的工作質量和學生的素質發展情況進行評估,到2015年,初步建立起特殊教育學校教育教學規范,制定特殊教育班和殘疾兒童少年隨班就讀教育教學質量考評辦法。陜西要求進一步落實特殊教育學校教師巡回指導隨班就讀工作的經費和監督保障機制,提高隨班就讀教育教學質量。
四、加大經費投入,健全特殊教育保障機制
各地積極爭取地方財政對特殊教育事業的投入,一些省市的特殊教育專項經費、特殊教育學校設備經費、特殊教育學校生均公用經費等有了大幅度提高,切實提升了特殊教育的保障水平。
黑龍江提出用三年左右時間,為全省特殊教育學校配齊圖書館(室)、實驗室、語訓室、律動室、微機室、康復室、檢測室等專用教室,配置專用教育康復設備。安徽省財政每年從彩票公益金中拿出500萬用于特殊教育。福建省財政安排1.2億元,推進特殊教育學校標準化建設。廣西規定教育經費中特殊教育專項經費比例不低于5%。甘肅從2010年起,省級特殊教育專項補助費增加到每年300萬元。
各地從本地區實際出發,對特教學校經費做出明確規定。河北規定義務教育階段特殊教育學校生均公用經費標準應當高于普通學校生均公用經費標準的10至15倍。福建規定到2012年,特殊教育學校生均公用經費標準不低于普通初中標準的6倍,特教班學生參照執行。重慶規定特教學校財政預算內生均教育經費、生均公用經費按照不低于普通學校的5倍,特殊教育班和隨班就讀學生參照4倍標準執行。青海要求特殊教育學校生均公用經費調整為普通學校核定標準的6倍,西寧市對殘疾兒童少年實施12年免費教育。新疆規定特殊教育學校(班)生均公用經費標準應當高于普通學校生均公用經費標準的5-8倍,以后根據特殊教育事業發展需要適時提高。
五、“普惠”加“特惠”,加大對殘疾學生的資助力度
各地在落實國家助學政策基礎上,積極爭取政府支持和社會幫助,針對殘疾學生特殊需求,出臺優惠政策,加大殘疾學生資助力度。
北京、天津、上海、浙江、山東、新疆等地對殘疾兒童少年開展“三免一補”(同時免住宿費)或“三免兩補”(同時免住宿費、補助餐費)。江蘇在本省的“教育規劃綱要”中提出,到2015年,基本普及殘疾兒童少年15年免費教育,接受高中階段教育全免費比例達50%以上,2020年達95%以上。福建提出到2012年對特殊教育學校學生實行免費教育,將特殊教育學校學生的生活補助費提高到每人每年1500元。湖北規定將特殊教育學校寄宿的貧困殘疾學生,全部納入學校所在地城市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范圍,予以資助。新疆每年從福彩公益金中安排150萬元經費作為助學專項經費,將殘疾學生生活費補助標準提高到每人每年1500元。
六、加強特教師資隊伍建設,提高特教教師待遇
各地進一步加大特教教師的培養培訓力度,提高教師專業化水平和服務能力,同時落實有關政策文件要求,提高特教教師待遇,穩定教師隊伍,為特殊教育事業持續發展奠定基礎。
黑龍江規定特殊教育學校教職工與學生比例為1∶3.1,并要求寄宿制特教學校配齊生活教師。江西編辦從2009年起,為全省特教學校增加1974名教師編制。西藏要求特教學校和特教班師生比原則上不低于1:3。
湖南確定1-2所高等院校開設特殊教育師資班和特殊教育專業。重慶規定到2015年,全市普通幼兒園、小學、中學的在職教師接受特殊教育培訓不少于24學時。陜西規劃今后5年每年培訓100名特殊教育骨干教師。新疆將特殊教育師資培養納入師范生免費教育計劃。依托相關院校和專業機構,建設“自治區特殊教育師資培訓基地”,目前自治區教育廳已委托南京特殊教育職業技術學院對80名特教教師開展了半年到一年的培訓。
內蒙古將特教津貼標準由現行的15%提高到25%。福建規定特教津貼按教師崗位工資和薪級工資之和15%的標準執行。新疆在現行15%的基礎上再增加15%。青島市在市長和分管市長的直接過問與督導下,近期決定將特教津貼標準提高到30%。
四川規定累計從事特教工作滿15年以上的教師退休后保留特教津貼。甘肅規定連續從事特教工作滿10年以上的教師退休后保留特教津貼。新疆規定特教專職教師退休后,特教津貼按規定計入退休費計發基數。
|
|